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快看看!这是海阳哪个村的高手,做出的物件巧夺天工!

今日海阳报  2017-11-05 08:51

[摘要] 相传我国古代建筑大师之祖鲁班,发明过一种小木器俗称“瞎掰”,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既能当枕头又能当板凳的小巧物件,又名“鲁班枕”。一块独板制成,能支、能合、能枕、能坐,几乎囊括了木匠活 的手艺。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让 看见你无限可能

相传我国古代建筑大师之祖鲁班发明过一种小木器俗称“瞎掰”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既能当枕头又能当板凳的小巧物件又名“鲁班枕”

传说鲁班年轻时什么活都会干,无人能比。玉皇大帝便派出仓颉来探虚实。仓颉找到鲁班说:“听说你能耐了得,倘若你在三天内将我比划的动作制成一个东西,我就服你。”说着,他两手手指交叉,左右来回抽动了几下,随后就化作一缕青烟。

鲁班左思右想,琢磨仙人的手势。他也的确能耐,三天内还真做出了个物件,如约交给仓颉。仓颉一看服气了,还给这物件取了个名字,“我看你做时很费事,翻过来掉过去掰来掰去的,就叫‘瞎掰’吧。从今以后,你就是天下石木瓦匠的祖师。”自此,人间就有了“瞎掰”,又称“鲁班枕”。

“瞎掰”,听过这个词的人很多,知道这也是样物件的人恐怕没几个。别看名字土,“瞎掰”可不寻常。一块独板制成,能支、能合、能枕、能坐,几乎囊括了木匠活 的手艺。

古时木匠学徒只有会做“瞎掰”才能出师,靠口传心记流传。慢慢地,会做“瞎掰”的人越来越少。当程绍华做出“瞎掰”的时候,这技艺已经消失了好多年。

方圆街道里口村的程绍华今年65岁他 次见到“瞎掰”时

是在别人家干木匠活儿那年他30岁神奇的故事,稀罕的物件让当时做木匠活的程绍华爱不释手

“听别人说,古时如果家里有个‘瞎掰’,就好像是现在人有条金项链。”

到底这东西怎么做?

当时的程绍华因为要养活一家老小,生活和时间上都容不得他去思考和研究这个“瞎掰”,他除了干木匠工作还要种好家里的几亩田地,于是就这样耽搁下了。

60岁起,闲暇之余,程绍华便开始尝试复活“瞎掰”。说干就干,选料、画线、抠制……他把之前做木匠用的工具全翻出来了,凭着当时的记忆花了整整一天一宿的时间,终于做出了 个“瞎掰”,那一年是2014年。

“瞎掰”

成功做成了 个“瞎掰”,虽然是构造 简单的那种,但让程绍华 高兴。慢慢地让他从摸索到贪恋甚至到“痴狂”,一做上活儿,连喝水、吃饭都顾不上。

“一块木板锯成三层四块,这三层四块还套连在一起,做成一个带腿的小板凳……”程绍华边说着便开始向记者展示“瞎掰”的制作方法。

第二代“瞎掰”

“别看‘瞎掰’小,做起来很麻烦,必须心细,一下弄错了,整个就废了。”程绍华向记者介绍到,“要在板材上画好槽、梁,之后锯、刨、磨、钻、雕、凿、抠、上漆、打蜡。‘瞎掰’的制作原理,基本上是‘以缺补缺’,一锯下去,两个面应是相互吻合,天衣无缝;一凿下去,要一举两得———既是卯又成榫,看似其一,关乎其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三代“瞎掰”

“瞎掰”选好木材也很关键,平时的程绍华省吃俭用,但在“瞎掰”上却舍得投钱,投精力。有一次,他听说村里有户人家有好的木料,他便骑着电动车,去买了回来。“假如能用名贵木材让鲁班凳更加精致,多苦多累,都值!”

一块木材制成的“瞎掰”

做好“瞎掰”后,程绍华就拿着去城里摆了个地摊。起初,他只是单纯地想让人知道咱海阳人也有这个技术,并且如果能遇见其他会做“瞎掰”的手艺人,可以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令他没想到的是,他把“瞎掰”摆出来后,竟得到了大家的好奇和喜爱,几个“瞎掰”竟被一扫而空。这一趟进城更激励着程绍华要做出更好的“瞎掰”,他不断地琢磨着,“瞎掰”做出了 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并将“瞎掰”做成不同大小和种类,有可以把玩的,有可以坐的……

程绍华向记者说,他还要继续研究下去,做出更好的“瞎掰”。与此同时,他还 担忧这门老手艺,“这项手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把这门手工技艺很好地传承下去。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不能真让‘瞎掰’瞎了啊!”程绍华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