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巡回下乡义诊,追寻人民医院建院之路,您好,惠民医院

今日海阳报  2017-11-14 09:05

11月8日上午,像往常一样,人民医院巡回下乡义诊医疗队在行政楼门前集合,这一站将前往里店西花崖村,为那里的村民们免费送医送药送检查。

虽是立冬,秋意仍未褪去,田园风光的旖旎淳朴和大自然的呢喃细语融为一体,到处都是属于这个季节的丰盈和斑斓。漫山遍野的草木黄绿红艳丽相间,老黄牛在山间悠哉的踱着步,还有那三五成群的白毛浮在绿水里闲适的用红掌拨动着清波。

刚刚收获的土地疏松、肥沃、温润,正在准备新一轮播种,已经秋收的农作物及果木的香气在田间地头依稀可闻。唯独留下了黄澄澄的柿子挂在树上,就让这些精灵般的小灯笼留在枝头吧,因为民间再也没有比“柿柿如意”更吉祥的寓意了。

来到西花崖村,早已等候在文化大院的村民们便迎上前去,忙碌着和医护人员一起往院子里搬桌凳、挂横幅。

不一会儿医疗队员们各就各位,将相关学科门诊摆在了临时设置的诊桌上,测血糖、血压、心电图检查、超声及DR拍片检查、发药等医疗工作也有条不紊的展开。

如同此前走过的巡回下乡义诊的每一个村落,这所流动的、高配置公益“医疗站”,装备了性能优越的健康体检车和相关便携式查体诊疗设施,将人民医院的高品质医疗干预与健康指导,送到了村头田间,也及时发现了许多村民们存在的健康问题及隐患。

人民医院派出的下乡医师均为高年资主治以上人员,众多科室的主任也参与到义诊行列中,为前来求诊问医的村民们看病查体,把医学科普和保健养生知识带给了村民,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办好事,人民医院巡回下乡义诊及爱心公益行活动,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村委和老百姓的好评。

图文说:这里是人民医院旧址所在地里店镇东花崖村,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医院前身惠民医院就在这个村成立。

此次随同下乡,笔者有两个任务,一是如实记录人民医院巡回下乡义诊队的医疗服务工作,拍摄感人画面并积累新闻素材。二是重访医院旧址,人民医院祖屋——惠民医院就坐落在与西花崖村而居的东花崖,回来走一走能寻找到前辈们留下的革命足迹,也感受他们所留下来的惠民济世、坚韧勇敢的赤子情怀。

走出西花崖村,就拐到了东花崖村的桥头上。和她的邻村一样,这个不大的小村安静地依偎在山峦中,一条小河逶迤着从村边淌过,还能听到鸟跃枝头的脆鸣啼响。

老远就看见村口门楼上那重新粉刷的毛主席头像及五角星,仿佛在蓝天下向世人宣告她曾经的抗日传奇和红色历史,也在提醒后人莫忘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为你讲述惠民医院的故事

图文说:惠民医院旧址,这是一座有故事的老屋,也是一所有底蕴的医院。

上世纪40年代,战火在海阳的土地上燃烧,不屈的海阳儿女们为了民族解放和独立前赴后继地战斗着。在这一时期,由于敌人的封锁,不少在战斗中受伤的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由于条件艰苦,老百姓也饱受病痛折磨。

为解决这个问题,由县长张维兹命名,惠民医院即人民医院前身应运而生。据史料记载,医院刚成立时有中医两人,西医三人(有两名是从国民党军队弃暗投明而来),女护士两人,会计、司药、炊事员各一人,时为我县所公立医疗机构。而“惠民”二字也体现出党和政府的期望和寄予的重托,希望医院将治病救人、亲民爱民的普世情怀惠及大众并传承下去。

图文说:土墙穿透了风霜雪雨,留下斑驳厚重的记忆。它是一面属于历史并能上升到精神高度的背景墙,映射出惠民医院昔日的荣光与担当。

首任院长王平是本村名老党员黄瑞祥的义子,在村里有一个小中药铺。出于革命的需要,有着极高政治觉悟和斗争经验的老党员,说服义子贡献出了自己的中药铺,又秘密购买了少量外用红伤药品。由此,惠民医院的人员和物质基础奠定起来。

医院成立后,受医疗条件和敌人封锁所限,其诊疗手段主要以中医为主,所用药材多为医护人员上山采挖所得。即便如此,在当年,不少的伤病员也得到了救治,战士们伤情康复后又重返战场继续投入战斗。

惠民医院惠及广大军民,军民们也尽自己的努力支持和保护着它。年过7旬的东花崖村村民黄成海,现在还记得惠民医院所在地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当时,惠民医院占据着东花崖村里的六间房屋,对此,村民们从无怨言。

图文说:狭长的小路通往大山深处,惠民医院的工作人员就从这里上山挖取中草药,伤病员们也是从这里转移的。多少年过去了,尽管这些前辈们都不在人世,但他们留下的脚印已经深深地镌刻在这片土地上,也横亘在后人心间铭记着不敢忘却。

就在惠民医院西侧的那条小巷里,住着的几户人家都是坚定拥护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人。

最南端的黄瑞祥一家,其本人和儿子、儿媳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北边的一家人,虽没有出过共产党员,但是家里的男主人在战争时期,常常不畏艰难困阻帮着部队挑粮食、挑弹药,不管走多远,也不管路多险,更不考虑有没有生命危险。再往北的一家,主人是村里的民兵队长,他的邻居则是村支书。村支书的对门,家里两个儿子,大儿子早年是民兵,后来参军,攻打潍县时牺牲,二儿子参军早于大哥,1943年就是八路军战士,后来,他南征北战,一路打过了长江。

另外,惠民医院北面不远的地方就是坟地和大山,如果有敌人来袭,村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帮着医护人员和伤病员们转移。对于这一点,黄成海老人非常笃定自信,他说,毕竟,当时的东花崖村是大磊石区所有村庄里有名的“堡垒”村,因为这个村里有30多名共产党员。

图文说:院子里的马厩还是从前的样子,即使当时看上去,惠民医院也只是一座再平常不过的村居。然而,就在不起眼的俯仰之间,那穿越时空的沧桑却迎面而来,它承载的是那一段让人难忘、感慨万千的战斗岁月。

有的房屋,经不起风雨摧残而坍塌,或夷为平地,或只剩下残垣断壁,让人凭吊伤感。也有的建筑,历经岁月腐蚀,即使硝烟远去时光流走,其精神内涵却屹然不倒。

惠民医院就是这样一座有脊梁的老屋。

光阴如梭,世事变迁。如今,73年的时间过去了,惠民医院旧址几经易主并成为民居。现在因长期无人居住,房屋已经破败,最初的原貌也已消失殆尽,但她确确实实顽强存在着。如果将记忆拉长,将历史的镜头定格,这里会赫然闪现出已经模糊却值得回忆和珍藏的两个字:惠民

海阳市人民医院在这里成立,并几度易址、几度搬迁、几度更名。沧海桑田,时光荏苒,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直至改革开放,再到现在踏上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人民医院也已经发展成为海阳规模、科室齐全、技术雄厚、设备先进、专家荟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从建院之初一个小小的中药铺直至现在的区域龙头医院,从六间村舍直至现在的现代化病房大楼投入使用,70余年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也会令几代海医人喜极而泣。

而无论医院怎么发展,人民医院为人民,这是无数前辈们留给后人一大笔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追寻他们一路走来的足迹,将医院济世救人、佑民安康的惠民情怀一直薪火相传,并继承与践行医学事业救死扶伤的崇高传统,这是我们交给先人的历史答卷。

想必,这才是支撑人民医院腾飞而起的信念,也是使她在医泽苍生的道路上走向远方并越走越远的力量,更是医院崇德敬业惠民致远”的院魂所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